在上一篇文章里,介绍了投稿SCI论文时,如何写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点击阅读:《投稿SCI文章,如何写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科研思路》)。主要谈到SCI论文来自纯临床资料,没有任何生物学指标,重点强调了临床科研的重要性。如果有好思路、设计出好课题, 即使没有科研经费,仅仅是利用病历、或收集临床量表资料,也能做出非常精彩的课题,并发表系列高水平SCI文章,这是年轻……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7) 3168浏览
0个赞
我们投稿时,主编以及审稿者首先看到的就是题目,因此一个吸引人的题目至关重要,甚至起着画龙点睛的效果。以前我有个习惯,在pubmed.com找到相关文献,然后把摘要打印出来去看,后来逐渐养成了新的习惯:就是输入关键词,然后把相关文献的题目打印出来,反复看、反复琢磨,慢慢地很多新的思路就出来了。这说明从题目中能看出很多信息出来。
写一个好的题目需要反复琢磨、反复……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7) 4403浏览
1个赞
我个人的经验是:“没有发表不了的SCI文章”。迄今为止,我们课题组书写的所有英语文章全都发表了,而且影响因子都大于2分,大部分在4分以上,40多篇在5分以上,其中2016年我们发表了7篇5分以上的文章,大家知道,在精神科发表5分以上的文章还是比较难的。
我现在是两个国际期刊的主编和五家期刊的编委,40多家期刊的审稿人。从我审过的N多篇论文和……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7) 3562浏览
4个赞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科研过程中令不少人很头痛的英文语言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术英文水平的一些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作为从小接受中文教育长大的我们,是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我们丝毫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英文不好而苦恼或自卑,就跟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很少中文听说读写俱佳一个道理。因为工作中有需要使用英文,我们努……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7) 3925浏览
1个赞
1. 相比于社会其他职业,高校学者仍然是一块香饽饽。也许工资不是甚高,但相对稳定(多数都接近实质的铁饭碗),并一定程度上职业很体面 (这年头工资不高但是很体面的工作不多),加之传统文化重视教学育人的观念,教师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职业(对于孩子接受教育也有若干福利的)
2. 这直接导致:竞争压力逐渐变大,这一条在形式上就蜕变为“评比”与考核,必然分出高低!多就意……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6) 2291浏览
0个赞
年轻学者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是继续留在导师(supervisor)身边工作,还是离开导师另攀高枝或寄人篱下,亦或是坚定地做一个独立学者?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然莫衷一是的问题。英国伯明翰大学微生物学教授Laura Piddock的建议,在动辄寻求合作或加入团队的学者看来,可能有点离经叛道。
其一,他建议年轻学者开启自己的学术生涯时,一定要远离自己的导师,即使是有……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6) 2883浏览
1个赞
近年来,中国科研学者发表SCI论文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仅2016年SCI收录的至少有1位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共304054篇,其中2526篇被选作ESI高水平论文。
LetPub对2016年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包括《2016年我国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2016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增……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6) 2990浏览
0个赞
16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在公众号内做了一次预测,效果挺好,与6月份正式公布的结果大多接近。今年年初已经有不少用户在后台问小编什么时候预测,这不,二月份已经快过了,小编和技术人员小蔡加班加点,为大家进行了部分期刊的预测。下面的两个表格是几份国内预测值比较高的期刊,及全世界范围内比较高的期刊,表格之后,小编还详细解说了影响因子的预测原理……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6) 2491浏览
0个赞
《自然》去年二月发表英国牛津大学BenGoldacre的文章,文章中曝光国际五大医学期刊中临床研究报道中存在许多临床效果评价不真实的问题,尤其是和注册时使用不同的统计和研究方法问题,这一问题可导致临床效果偏差甚至错误结论。代表着国际医学研究的最顶级水平五大医学期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联想其它档次低许多的其它临床研究期刊中的情况会如何。要知道这些临床……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5) 2539浏览
1个赞
参与论文或项目的评审工作,是科研工作者发展学术生涯的重要环节,对个人学术发展有非常多益处,尤其对年轻科学家。这些益处包括:发展巩固学术人际关系,提高在学术圈正面形象,进而可能更多地参与论文和项目评审工作。同时,参与论文、项目评审工作是评审人重要的学习经历,这个过程可以提高交流和思考能力。让评审人在学术圈里形成正面反馈,更加自信积极地参与科研活动。
但学……继续阅读 »
8年前 (2017-02-15) 2923浏览
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