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最近在一场演说中说看不起某些老师,因为这些老师喜欢老套路,“一些老师这么多年来,从来就没换过教案。这个教案以前这样现在还这样。”他拿公司作对比,“如果一年不进行调整,一年不进行思考,愿景不能变,一年不调整我们可能就没了。”有人认为马云有鄙视老师之嫌,而作为教师队伍一分子的老文则认为马云说的很中肯、很在理。老文前不久分析过大学老师为什么喜欢守旧和怀旧,也招徕不少砖头。其实国外对这一客观现象一直有研究,只是在我们这种尊师重教的优良文化中,大伙很难接受别人说老师的不好或不是。
老师们为什么喜欢老套路、特别是教学上的老套路?为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人类学者Lauren Herckis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呆了一年多时间,深入课堂,深入老师群体,并阅读老师们的电子邮件。她得出一个惊人结论:老师们不愿尝试新生事物只因害怕在学生面前显得愚蠢(Lecturers are simply too afraid of looking stupid in front of their students to try something new)。也就是说,老师们固守老套路只因不想当“笨人”。
据称,卡内基梅隆大学产生了一些世界领先的教学研究成果,但这样的研究成果连该校自己都基本上不会采用。例如,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系主任Richard Scheines透露,一门统计学方面的在线课程已被证明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让学生节省一半时间,但不被该大学的统计系使用。联想到国内如火如荼的教改研究,既然研究成果连自己都不会用的,那为什么还要做呢?莫非是纯粹为了发论文、为了报奖?
Herckis博士还通过调查和访谈测试老师们的态度。她跟踪了4个教改项目的进展,其中两个失败了。她发现,一个绊脚石是,获得学生好评的愿望对老师们的创新意愿构成了风险,也就是说,让学生评教抑制了老师们教学创新的意愿。然而,老师们不愿创新教学的最主要因素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显得愚蠢。一位师说,头号挑战(No. 1 challenge)是保在自己的学生面前不难堪。老师害怕被学生认为蠢,就像学生害怕被老师认为笨一样,教和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Herckis博士还发现,许多老师特别喜欢继承其从前的老师甚至其父母的教学方式,把它们视为“传家宝”。一位被采访者告诉Herckis博士,他最想仿效的是1975年教过他的一位激情万丈的老师。此外,老师们如果不得不改变,他们更可能对自己提出的改变有热情,而不是接受别人尝试和检验过的做法。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普遍有一种虚幻的优越性(illusory superiority)。之前有研究表明,论教书,9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高于本校的平均水平;论育人,人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品德高尚。可见,想要老师们改变自己的看法、接受别人的观点,基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参加过教学研讨会,你就会感觉到这样的研究结果确信无疑。说两个老文的亲身经历。一场十几人的小型座谈会,就某个话题研讨,规定每人发言不超过三分钟。第一位发言者很谦虚:“我是来学习的,本不想发言,既然主持人要我说,我就简单说几句吧!”本不想发言的这位老师最终简单说了约半堂课时间,完了依然很谦虚:“我就简单说这么多吧,把时间留给大家。”第二位、第三位发言者基本上是同样套路,都是以“简单说几句”开头,以严重拖堂结束,最终,少数人用“简单说几句”让多数人千言万语没法说,一场座谈会变成三个人的专场报告会。还有一次大会报告,全部报告结束后临近中餐时刻,主持人请大概理事长级别的人对上午的报告作个总结,理事长很谦虚,一个劲地摇手说不讲了,但在盛情邀请下还是上台了。他先看了看手表,说“吃饭时间到了,我只简单说两句!”谁知一获得简单说两句的机会,他老人家就足足说了半个小时以上,硬生生全然不顾饭菜摆在桌上已凉了,最后以“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里吧”结束。论教学,人人有话说,个个说得好,最终究竟以谁说的为准,估计神仙都摆不平。
有学者指出,许多国家的大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有压力,这些大学试图推翻陈旧、无效的教学方法,但困难重重。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也许是老师门抗拒教学改革的最有力理论武器。大约20年前,临床医学创造了一种在其整个领域施行的“实践科学”(implementation science),考查医生们是否采用了最好的实践;今天,大学如果要推进教学改革,可能也需要这样的强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