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欢迎访问iThenticate中文网站,在这您可查阅相关文章以及免帐号检测您的论文哦!

中国 107 篇学术论文被撤稿,除了愤怒,你却还在用这类邮箱吗?

行业新闻 ithenticate 2772次浏览
       事件回顾:昨日(4 月 20 日),著名出版商 Springer 旗下的 Tumor Biology (影响因子 2.926)发声,撤销杂志收录的 107 篇文章,他们都来自中国。

根据论文撤稿监测网站 Retraction Watch 的报道,被撤稿大部分都是通过「真评审专家假邮箱」的方式,瞒天过海逃过评审监控。

Springer 发言人解释,此次被撤调查源于 2015、16 年陆续爆出的撤稿风波,Tumor Biology 编辑部对收录的文章再筛查了一遍,发现了端倪:很多评审专家不断更换名字,以掩盖此前的评审记录。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 2015 年的另外两起中国大规模撤稿事件:

  • 8 月,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 10 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 64 篇论文,其中 61 篇来自中国。
  • 3 月,英国现代生物(BioMed Central)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 12 种期刊上的 43 篇论文,其中 41 篇来自中国。

不难发现,中国学术界,哪年都不太平。

       为什么撤稿会此起彼伏?
       这几起撤稿都源于同行评审过程涉嫌造假:伪造推荐审稿人,捏造评审意见。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知道一篇论文接受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行评议过程中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而英文论文投稿过程中,投稿系统会让作者推荐大约 5 个审稿人。结果「聪明人」就推荐了不存在的审稿人或真实的审稿人,但伪造了邮箱。编辑未经仔细查验,邀请了这些审稿人审稿,把邀审邮件发到了假邮箱。

然后自己或第三方服务机构审完自己的文章,并伪造了一份审稿意见。

尽管同行评议造假导致的撤稿已经「硕果累累」,造假方法却也在不断「进化」。从伪造推荐审稿人,演化成推荐的审稿人是真实存在且可被检索到的,然而,邮箱却是假的。

据 Retraction Watch 统计显示,从 2012~2015 期间,同行评议造假引起的撤稿占比 15%。

       你在用什么邮箱?
       为什么伪造同行评议能在中国如此盛行?

经常遇到中国作者,包括投稿作者或通讯作者留的邮箱是 163、126、或 QQ 邮箱。

而这些邮箱,正可被用于伪造一个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学者。

正规的工作邮箱后缀应当是医院或研究机构域名的缩写,是科研人员专业身份或职业身份证明,不开发对外注册,一般无法伪造。

部分医生朋友们表示很委屈:自己的单位不提供工作邮箱或者单位邮箱实在太难用,存在邮件莫名地丢失、邮箱容量小、邮件打开慢等一系列问题,逼迫自己不得不使用上述邮箱。

然而,不管是国内外同行间的日常工作交流,还是论文作者和期刊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都应该使用正式的工作邮箱。

       你该怎么办?
       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在人人追求用户体验的 2010s,提供一个 user-friendly 的工作邮箱这样一个对于国内外学术交流极为关键的工具,没有任何一个医院院长,有理由不解决好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专门请教了深耕于邮箱工作多年的专家,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 如果你的工作单位提供工作邮箱,第一时间用起来。不要再弃之不用。
  • 如果单位不提供邮箱,给单位信息科或院长大人提建议。
  • 医院或研究机构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企业邮箱或者邮件系统,提供给员工使用。为了防止邮件被盗用,还要做 SPF 记录(域名反响解析)以及复杂密码设置。
  • 直接转发此文到朋友圈或转发给领导也是一个办法。
        Takeaway messages

1. 投稿或和期刊编辑沟通有关论文的问题,使用单位邮箱。

        2. 和同行们沟通交流,也使用单位邮箱。

3. 良好的学术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哪怕从一个正式的工作邮箱开始。

邮箱不能解决所有的造假问题,但能保护你自己,不给投机者有漏洞可钻。

作者:季灵艳


本站的文章和资源来自互联网或者站长的原创,按照 CC BY -NC -SA 3.0 CN协议发布和共享,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应遵循相同协议。如果有侵犯版权的资源请尽快联系站长,我们会在24h内删除有争议的资源。
喜欢 (1)
[turnitinhk@sina.com]
分享 (0)